一:邵阳茶油 邵阳县生产茶油有多年的悠久历史。年茶油产量突破吨。业经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实地考察后,经过专家论证,最终批准命名湖南省邵阳县为“中国茶油之都”。涌现出了“茶籽皇”、“宝庆桂芳”、“日日恋”、“蓉峰”等一批精制茶油知名品牌。 湖南省作为我国油茶中心产区,拥有多万亩山地适宜栽培油茶,现有油茶林面积达万亩,占全国油茶林总面积的1/3,茶油年产量10.4万吨,占了全国茶油总产量的近一半,油茶面积和茶油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邵阳县生产茶油有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块古老而肥沃的红土地上,不但油茶生长条件得天独厚,油茶栽培和茶油食用文化源远流长,这里的人民也对油茶树情有独钟,几乎家家户户都栽植油茶树,他们说,这叫“一年栽种,百年受益”。素有湘南“天然油库”之美誉。 特别是年以来邵阳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立足农业办工业,围绕工业兴产业”的思路,坚持把油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抓经过充分论证分析,提出了建设南方茶油主要生产基地的工作思路,把壮大油茶产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长抓不懈,“坚持科学发展、做大油茶产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围绕茶油产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决定》、《邵阳县油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等文件。3年来,新造优质高产油茶林5万亩,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10万亩,培育油茶生产基地个,其中亩以上的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13个,亩以上基地10个,年茶油产量突破吨。业经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实地考察后,经过专家论证,最终批准命名湖南省邵阳县为“中国茶油之都”。 作为“中国茶油之都”,邵阳县一直以来都很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据统计,近年来全县共整合各类涉农资金万元,并通过整合部门资金、吸纳社会资金、争取银信资金、激活企业资金等多元化投入拉动油茶产业发展。同时,该县还充分利用“中国茶油之都”的品牌优势和油茶资源优势,招商引进“长江粮油”、“瑞柏茶油”、“华强粮油”、“兴隆粮油”、“日恋油茶专业合作社”等一批茶油规模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另外,该县积极争创国家、省级农业(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的冠名申报和认证工作,涌现出了“茶籽皇”、“宝庆桂芳”、“日日恋”、“蓉峰”等一批精制茶油知名品牌。 二:武冈卤菜 卤菜是武冈传统地方食品,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清代为宫廷贡品,是清官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卤菜制作极其讲究,以大茴、小茴、桂皮等十几味名贵中药材为佐料,以豆制品、铜鹅、猪、牛肉等为原料,采用独特的配方、独,特的工艺,经浸泡蒸煮制作而成,达到色美味香,口感独特的效果。 武冈卤菜已开发出多种产品。有卤豆腐干、卤豆腐丝系列;有卤铜鹅肉、卤鹅掌、卤猪嘴、卤猪脚、卤猪尾系列;有卤蛋系列。各类产品工艺精制,包装大方,卫生达标,味道可口,营养搭配合理,食用后能促进消化,增进身体健康。到过武冈的客人,都想品尝武冈卤菜。 一方水土,成一方特色。武冈卤菜是武冈食文化的特色之一,武冈卤莱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产品远销长沙、深圳、广州、上海、武汉、北京等地和日本、美国等国。 武冈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东麓,地处邵阳市西南五县(市)中心,是全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素有“卤菜之乡”、“铜鹅之乡”的美誉。武冈卤菜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曾是明、清两代皇家贡品。武冈铜鹅肉质鲜嫩细腻,被誉为“世之名鹅”,曾载入《湖南家禽家畜品种志》,并与宁乡猪、洞庭湘莲一同列为湖南农业三宝。年元月,在北京市首届城市运营商大会上武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冠名为“中国卤菜之都”,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亲自题词并授牌。武冈卤菜特色产业已有近千年发展史,一系列卤制品地国际、国内已经有一定份额。 在明清两代被列为宫廷贡品,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待字闺中的秀女,近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关心,武冈卤菜才逐渐从深闺中走出,把她的独特韵味呈现在世人面前。而武冈卤菜却又是沦落红尘的风尘女子,在武冈这个小城里埋没了她的百年尊贵,昔日宫廷的尊荣,如今却在街头苟延残喘,就如千里之马“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而今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她回到属于她的地方各大酒店、高级餐厅,让她的千年风味,百年辉煌不至于湮没于武冈这个小城。 武冈卤菜的工艺 1.武冈卤菜采用二十多味名贵药材,用卤鼎熬制成卤水,将原料反复浸煮,凉干而成,属“药卤”,武冈卤菜常卤常鲜,越卤越香,回味无穷,这是其他任何卤菜不可比拟的,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对“武冈卤菜”菜品品质及营养的专家评审报告显示,“武冈卤菜”卤制原料成份所示药物,均为温热芳香挥发油之类,作为药材具有温热散寒,有治疗里寒症,暖胃,杀虫止呕,止泻等功效。“武冈卤菜”富含人体必须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D和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而且“武冈卤菜”少盐、少油、少糖、符合合理膳食原则,有利于身体健康,武冈卤菜味道纯正,质地筋道、耐人寻味。武冈卤菜配方中的中草药本身具有防腐能力,不需要任何色素和食品添加剂,其成品色美味香,口感独特,回味无穷,长期食用,有生津止渴,健胃开脾,养颜护肤,延年益寿之功效。 2.武冈卤菜着色是用焦糖溶液,也就是将白砂糖炒至熔化后加水制作而成,不使用任何色素和食品添加剂,这种传统工艺从秦朝延续至今,业内一直保持着这种传统,故黑色或褐色一直都是武冈卤菜的本色。 3.武冈卤菜工艺复杂,其他的卤菜都是一次做成,而武冈卤菜却要卤制五遍以上,而且卤制次数越多,味道越纯正,各种原材料在经过多次卤制脱水后,重量减少50%到70%,故而武冈卤菜价位较高,在明清两代曾被列为贡品,属宫廷御膳。 武冈作为中国卤菜之都,武冈卤菜地理标志产品的获批和武冈卤菜地方标准的制定推动了武冈卤菜产业发展,并成功进入湘西开发重点项目行列,大力扩展了产业规模,目前全市仅卤制食品加工就拥有初具规模的大小加工企业、作坊家,其中投资万元以上的1家、投资万元以上的企业13家,个体生产经营户家,卤菜行业从业人员人,武冈卤菜总产值由年的万元攀升至年的3.5亿元,年卤菜生产能力已逾吨。 年,华鹏新厂建成,福元、法新豆腐、亚太等企业新建生产线相继立项并建设。年,湘西南5省最大的豆制品生产线落户武冈并于当年10月投入生产,年3月10日,一辆满载武冈卤菜的绿色邮车满载着邵阳人民对1的 目前,武冈卤菜已远销北京、上海、广东、广西、香港等各地,并于年成功打入美国及东南亚市场。当前,武冈卤菜正按照“三年打基础、六年上台阶”的发展目标,即从年~年,集中进行卤菜开发和卤菜城等基础设施建设,到年全市卤菜产业总产值达到5个亿;再经过3年努力,把卤菜产业发展成为武冈的主导产业、湘西南乃至湖南的特色产业,把武冈建成海内外有名的卤菜之都。 三:武冈铜鹅 武冈县素有“铜鹅之乡”的美称。该县地理位置优越,水系发达,龙溪江、滔江等资江支流横贯其间,湖面广阔,牧草丰富,具有养鹅的良好条件。据史料记载,远在年前的明朝嘉靖年间,武冈的鹅就被誉为“世界名鹅”。武冈铜鹅适应性强,抗病耐寒,容易饲养,体形中等。武冈铜鹅分青、黄两种。青铜鹅羽毛全白,嘴、趾、蹼及皮肤均为黄色。武冈铜鹅肉质鲜美、细腻,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它的加工方法很多,如板鹅、红烧鹅、清炖鹅、米粉鹅等。武冈县城有专门的“铜鹅餐馆”,经厨师烹调,可制作出清炖鹅肉、小炒鹅杂、蒸烹心肝、煎炸脖颈、烧烤鹅蹼、酒喷鹅头等十几种传统名菜,特设的“全鹅席”,五花八门,不离鹅身,品尝者无不拍手称快。除鹅肉可食用外,羽毛是鹅绒被等羽绒制品的上等原料。 体型中等,体态呈椭圆型。颈较细长,羽色全白,头上有黄色肉瘤,喙橘黄色,蹼、蹼均呈青灰色,趾黑色。初生重为克;成年体重公鹅为5.24千克,母鹅为4.41千克;屠宰测定:成年半净膛公鹅为86.16%,母鹅为87.46%;全净膛公鹅为79.64%,母鹅为79.11%。天开产,年产蛋30~45枚,蛋重为克左右,蛋壳乳白色,蛋形指数1.38。公母配种比例1:4~5,种蛋受精率约85%。 一、品质特点 武冈铜鹅体型居中,体态高昂,颈长而呈弓型,常昂首挺胸。羽毛呈纯白色或灰色。成年公鹅体重7-8kg,成年母鹅6-7kg,商品肉鹅4-4.5kg。喙及额瘤呈黄铜色,及足蹼呈赤铜色,叫声响亮如铜锣,声音可传至1千米以外,故称武冈铜鹅。铜鹅额瘤为圆型,腿杆粗而短,足蹼宽大,蹼翼厚,翅膀长而粗壮,胸肌发达,飞翔能力较好。其翅膀和足蹼是制作卤菜的上乘原料。胴体则加工成武冈烤鹅或武冈卤鹅出售。自食则制成颇具地方风味的武冈血浆鹅、米粉鹅、清蒸鹅食用。 武冈铜鹅皮薄,肉质细嫩,皮下脂肪比其它品种鹅少得多,肌肉暗红如牛肉,但又远比牛肉细嫩和松软,据有关部门检测。鹅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7.6-18.2%,脂肪21.5-22.8%。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极高,其中赖氨酸含量比肉用仔鸡高30%。鹅肉中脂肪大部分为人体所需的不饱和脂肪,有预防血管硬化和脂肪性血栓形成的作用。武冈铜鹅屠宰率较高,成年公鹅半净膛率86%,全净膛率80%,成年母鹅半净膛率87.5%,全净膛率80%。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和湖南农大有关专家于年8月对全省的地方鹅种进行品味,在湖南省四大鹅种中,武冈铜鹅肉质最佳,食味最优。 二、武冈红烧全鹅制作方法 选体重三公斤左右的鹅,宰杀时将血流尽,热水去毛洗净后,再割掉翅膀和脚掌,在鹅左翅膀下开五公分长的小口,取出内脏,洗净后,放在沸水锅内煮约五分钟,捞出来沥干水分,再用干布将鹅全身水份抹干,然后用甜酒汁一两对清水一两,将鹅全身抹遍,再放在沸油中去炸,待鹅呈现金黄色时,捞出来沥尽油,放入热汤锅内退油五分钟后,将鹅捞出来,用稍许食盐抹遍全身,将整只鹅盛人蒸盆内,用葱(打结)、老姜-五钱(拍烂)、胡椒二钱(折碎)、肥膘肉一两待放至整只鹅上面,然后上蒸笼蒸于酥烂后出笼,用炒锅置旺火上,将蒸盆原锅汤倒人锅内,放人已发好的白莲二两,水花香菇一两,白葱头,挂透明茨汁淋香油五钱,将汁子淋遍鹅全身,撒上胡椒面,即可上席。它的特点是:汁透明,色红亮,酥嫩鲜美可口。
一九八四年,武冈饮食公司的厨师出席湖南省烹饪技术表演会,就是以烹制“红烧全鹅”而誉满三湘的,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赞誉。并得到省领导的嘉奖 四:.武冈米花 武冈米花是湖南武冈经典的汉族小吃之一,属于湘菜系。武冈人有逢年过节制作米花的风俗,米花在民间象征吉祥喜庆,因它形如满月有花,即圆满发达之意。又俗称发(花)物。它寓意寄托人们的良好祝愿。因而年年除夕,家家户户都炸制米花,喜迎新春。 是用糯米饭制成的,其制作方法是将糯米淘洗数次,放置清水中浸泡发胀后,分成两半,其中一半拌上食品红,一并置于甑内(中间用隔板间开)蒸熟。然后取出摊在一个碗口大小的篾箍内,使之粘合平整均匀。每个米花约1cm厚,由红、白两层组成,上层为红米饭。将做好的米花摆在篾垫或木板上,放在阳光下晒干。白色底层若碎玉铺就,红色面层如玛瑙嵌成,远远看去,像艳丽的花朵,故称之为“米花”。 据《武冈州志》载,早在西汉,武冈建都梁候国时,逢过年过节民间就有制作米花的风俗,又与“发”谐音,意即万事圆满,兴旺发达,因而年年除夕,家家户户都炸制米花,喜迎新春。当时称为都梁米花。据说当年清帝乾隆微服下江南,游览楚南胜地武冈云山,在山中胜力寺品尝到米花后,“龙颜”大悦,当即御书“武冈米花分外香”七个大字。那时朝廷的1也抵挡不了这分不断飘进大墙内的吸引,就赐了武冈米花一顶贡品的头衔,从此武冈米花就心花怒放地戴着这顶皇家发的头衔从民间走进宫殿,又从宫殿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上世纪80年代,国家领导人1等视察城步南山牧场,途经武冈市,也慕名品尝武冈米花,并特意带了一些米花回京让亲友品尝。 武冈米花中名气最响的扶冲米花,有“法新豆腐鱼塘米,扶冲米花贡朝廷”的美誉。扶冲的米花是不同于其它地方米花的,其香脆可口是一方面,更大的特征就是有筋力,米粒与米粒之间不搞0,就是下了油锅,也是紧紧箍作一团不分散。 武冈米粉、米花、猪血饼、血浆鸭等风味小吃,色香味俱全,吃在武冈,名不虚传。 五:邵东流泽玉竹 邵东流泽玉竹是湖南邵阳邵东的特产。 玉竹,俗名叫尾参,原产地为流泽乾坤头,现为流泽镇泉溪村和新泉村,为中药滋补品,全镇玉竹种植多亩,玉竹加工户多户,年加工玉竹6万多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出口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中国“玉竹之乡”的美称。 邵东流泽玉竹 邵东县玉竹行业协会
玉竹(中药材) 六:邵东黄花菜 湖南省邵东县素有“黄花之乡”的美誉。黄花的学名叫萱草,中国古代常用“萱庭”、“萱堂”来代言母亲,因而民间称黄花菜为“母亲花”。因其颜色金黄,形状细长,所以又叫“金针花”。黄花既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由是一种美丽高雅的观赏植物。 邵东出产的黄花菜,被列为全国八大名贵蔬菜之一。经中国医学科学院测定,邵东黄花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核黄素的含量,都高于西红柿等常见的蔬菜。据《本草纲目》记载,黄花有利胸膈、安五脏、通乳健胃、轻身明目等功效。在人们的餐桌上,常用黄花做汤、烧肉,味道十分鲜美;产妇的食谱也少不了黄花蒸鲫鱼、黄花炖鸡这两道菜。 湖南省邵东县有“黄花菜之乡”的美名。被例为全国八大名贵蔬菜之一。邵东黄花菜产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 邵东种植黄花菜,历史悠久。据清嘉庆25年()编的《邵阳县志)记载:“萱,即宜男花,六出稚芽,花跗可食。” 素有黄花菜之乡美誉的湖南省卲东县,去冬今春黄花菜生产经营更是喜讯频传,去年12月菁洲牌黄花菜获湖南省第四届(国际)农博会金奖,今年3月又获湖南省名牌农产品、湖南省消费者信得过品牌,并已通过美国FDA三批次质量检测合格,有望在4月份通过最后一次检测获得美国FDA质量认证,而成为免检产品进入美国市场。邵东县是黄花菜生产大县,黄花菜年种植面积在6万亩以上,总产干花蕾多吨,已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多万美元。黄花菜这棵邵东县农业经济的“摇钱树”焕发出如此旺盛的生机,这正显示出该县黄花菜产业具有其深刻内涵和独特优势。 悠久的栽培历史 黄花菜,又名萱草、金针菜、安神菜、忘忧草,为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萱草属缩根多年生草木本植物,其花蕾是我国的名特蔬菜,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价值。邵东县是黄花菜的原产地,栽培史悠久,据嘉庆25年编篡的邵阳县志记载,邵东在明弘治年间开始种黄花菜,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当时太平一都,太平二都(今邵东县崇山铺、团山、流光岭、水东江、杨桥)就种植黄花菜数千亩,后续扩至廉桥、光陂、黑田铺、黄陂桥等地,民国33年全县产黄花菜吨,初具黄花菜生产规模。 辉煌的发展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邵东黄花菜生产迅速发展。年全县种植黄花菜3.7万亩,产干花吨,并采用先蒸制、漂烫、然后再晒干或烘干的独特加工工艺,由县供销合作社和县外贸公司调拔外贸出口“金鸡牌”黄花菜吨,生产效益不断增加,当年6月24日邵东县出席外贸先进工作会议,年参加全国财贸双先会。年该县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黄花菜研究所,主要从事黄花菜的品种改良,高产栽培和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全县种植黄花菜3.9万亩,总产量吨。年全县种植黄花菜4.6万亩,总产量吨,并大量出口,同年6月30日,全国黄花菜产销经验交流会在邵东县召开,邵东县政府领导在会上介绍了经验。当时,1吨黄花菜可换小麦6.4吨,或换尿素8.2吨,或换钢材2.21;3.97吨黄花菜可换拖拉机一台,5.6吨黄花菜可换一辆大汽车。年种植面积达5.5万亩,总产吨,创历史新高,出口量占全省的50%,并被外贸部列为十大干菜出口基地之一。 从数量走向精品 近些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黄花菜价格上扬,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黄花菜产业,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黄花菜生产,年全县种植黄花菜6.2万亩,总产6吨,总产值达6多元。农民收入增加了,种植黄花菜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并美称黄花菜为“摇钱树”。 (1)化良种优势为高产优势。 邵东县黄花菜品种资源丰富。全县现有栽培品种31个,且优良品种众多,其中四月花、荆州花、茶子花、中秋花、长嘴子花、茄子花、矮箭中期花、猛子花、白花等新良种,早熟、高产、质优等特点非常突出。县委、县政府积极推广优良种,不断提高单们面积产量。近几年来,共推广长嘴子花、猛子花、白花等优良品种1.5万亩,平均亩产.4公斤,比老品种亩增35.1公斤,增产44.8%,充分体现了优良增产优势,而且黄花菜品质量也大大优于老品种。 (2)化加工优势为出口优势 邵东县大量生产黄花菜有多年历史,加工、贮藏经验丰富,其传统的无硫原干黄花菜名扬海内外。传统的加工方法是将鲜花蕾高温处理晒干放在干燥处密封保存。加工的高温处理有蒸制和漂烫两种,即利用高温水蒸汽或热水迅速破坏细胞的活力,引趣醇类转化,使之更甜脆爽口,易于干燥和食用。经过恰到好处的高温处理后,摊开散热,再放到竹搭子上翻晒直到花条脆而易断时即可,干花过夜回潮拣出开花、裂嘴花,破青条等,再装袋置干燥处贮藏。近两年,邵东县积极办起了邵东县精华农产品开发公司、邵东流泽东阳农副产品加工厂,邵东县太一黄花菜有限公司、邵东县日升黄花菜有限公司等企业,这些企业主要从事黄花菜为主的系列农产品开发与经营,并同湖南农大联合研究开发即食用黄花菜和鲜黄花菜加工等项目,其中真空预冷包装鲜黄花菜远销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颇受消费者欢迎,其传统的原干无硫黄花菜出口量也不断扩大,产品远销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二十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初邵东县精华农产品有限公司一家就与美国商谈了万美元的黄花菜销售协议,邵东县东阳农副产品加工厂也与加拿大签订数目较大黄花菜销售合同。为了加快良种繁育与推广,精华公司现积极与科研机构联手“克隆”黄花菜新良种,将大量繁殖颇具发展的新品种,加速全县黄花菜品种的更新换代,全面提升全县黄花菜生产水平。 七:隆回金银花 产于海拔1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全国重点中药材生产基地小沙江,种植面积10万余亩,年产量吨。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凉血消暑,生津止渴、防病抗癌、减肥降脂、降压,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 地域范围 隆回县是全国金银花主产区,现有面积达16万亩,年产金银花干1万余吨,占全国产量的53%,是国家林业总局命名的“中国金银花之乡”和湖南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基地县。金银花基地主要集中在平均海拔米以上的小沙江镇、麻塘山乡、虎形山乡三个乡镇,这三个乡镇土壤都富硒、富微量元素,经测定,金银花干中硒含量在0.-0.之间 特定品质 隆回金银花主产区小沙江地区无任何工业、化学污染。已被列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金银花生产加工全过程严格按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制订的规定实施标准化管理,其产品质量足以让消费者放心。更为出众的是,当地的主要品种灰毡毛忍冬(已变异),具有闭花期长、干针重、产量高、抗性强等优点,经湖南省中医学院、湖南省中医研究院、武陵大学等单位检测,其有效元素均高于外地同类产品,绿原酸、异绿原酸含量高达4.24—6.9%。极具开发前景。 八:武冈葛根 武冈葛根是湖南邵阳武冈的特产。 九:武冈卤铜鹅 武冈卤铜鹅,湖南省武冈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产品采用当地出产的名贵中药材,用卤鼎熬制成卤水,将武冈铜鹅肉去骨反复浸煮、凉干而成。其成品色美味香、口感独特,有生津止渴、健脾胃养颜护肤之功效。 相传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丹,遣卢、侯二生入东海求仙丹。卢、侯二道自知无法炼出长生不老之丹,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逃居湖南武冈云山。他们深居简出,就地取材,采用宫廷饮食配方,结合炼丹的中药配方,始制豆腐和食品,这便是武冈最早的卤菜,之后由于口味独特,卤制方法逐渐传入民间。 武冈,古称都梁。2多年的古城历史,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美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其中武冈卤菜久负盛名,自唐代中叶其卤制方法经宫廷慢慢传入民间,清代被列入皇家贡品,作为民间和官场相互往下来的礼品历代相传,已有上千年的生产历史。武冈卤菜属于“药卤”是原生态绿色食品,其独特的卤水和特殊的制作工艺,是其它卤菜无可比拟的。武冈卤菜工艺非常讲究,均采用大茴、小茴、桂皮、花椒等20多种名贵中药材熬制成卤水,对豆制品和畜禽及其附件采用卤水反复浸煮等独特方法精制而成,具有益气补血,生津开胃,提精养神之功效,常食有益健康,既是宴宾佳肴,又是风味休闲佐餐,旅途休闲食品,更是馈赠贵宜的最佳礼品。武冈卤菜产品主要有卤豆腐系列、卤铜鹅系列、卤猪肉系列、卤牛肉系列、卤蛋系列等10余个系列多个品种。. 生产情况 铜鹅养殖情况 武冈铜鹅喂养历史悠久,早在清代就以“世之名鹅”之美誉图2武冈铜鹅 .被列为皇家贡品。从明清时期到29世纪80年代末,武冈市有千家万户养铜鹅的鼎盛局面,但由于受市场冲击,铜鹅养殖曾一度“缩水”。年以来,武冈市委市政府为了把这一历史悠久的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年2月,该市又成立了特色产业开发办公室,主导武冈铜鹅、卤菜产业发展,先后在广交会、珠洽会、全国零售商品对销会等商贸活动中进行广泛宣传,并在经费保障、铜鹅养殖、销售、用地等方面制定了宽松政策,还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武冈铜鹅”商标,向国家技术监督局申请地理标志性产品保护。良好的政策给铜鹅养殖业注入了活力,铜鹅养殖已经成为该市农民增收的一个新项目。,全市狠抓卤菜原料基地建设,玉屏种鹅场、曹家塘鹅场、百万铜鹅养殖公司等相继建成。中央七套每日农经栏目也深入该市采访铜鹅养殖。截止当年,该市出笼铜鹅1万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有10个,存笼种鹅羽以上的养殖大户多个。并远销罗马尼亚、捷克和黑龙江、广西、宁夏等国际国内市场。.. 卤菜生产情况 由于武冈卤菜配方原由宫廷传出,一直相当保密,传统卤菜作坊采取传男不传女的单传方式传授。造成了卤菜产业发展长期处于无序生产、自发生产的家庭作坊状况。据年4月中华书局出版的《武冈县志》记载,年,武冈县城就有卤味门店19个,但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末,武冈一直没有形成上规模的卤菜企业。贵为皇室贡品却一直养在深闺,家庭作坊生产模式使卤菜产品受保鲜保质影响,产品一直未能走出远门。年以后成为武冈卤菜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1年,该市提出了“卤菜之乡”“铜鹅之乡”“脐橙之乡”的“三乡”建设设想。从而使武冈赢得了“世界美食-;中国卤菜看武冈”的美誉。3年以来,该市大力实施“项目兴市、旅游活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以基地建设为依据,以地方名优农产品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把卤菜产业作为全市主导产业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年以后,华鹏食品公司、福元卤业公司、亚太食品公司、法新豆腐、云山食品公司等卤菜企业相继成长。随着设备改良,规模扩大,“华鹏”“乡里妹”“金福元”等商标相继问世。“湖南省著名商标”“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农博会金奖”“国际著名商标”等殊荣也陆续花落武冈卤菜企业。卤菜产业在全市经济中心比重也提升到了重要位置。龙头企业不断增加,产品对外影响力明显增强,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据年统计,该市多家卤菜企业生产的卤鹅掌、卤鹅翅、两年在国际国内市场销售在万对以上,规模较大的卤菜企业年进行全铜鹅熟食加工、销售合计在20万羽以上,产值1万元以上。武冈铜鹅独特的风味也推动了餐饮经济,该市大小餐厅、宾馆都有一鹅三吃法,铜鹅的卤制食品已经成为款待贵宾的必备菜肴。武冈铜鹅养殖已基本形成了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当年全市预计出笼铜鹅万羽左右,年生产总值将达到多万元,铜鹅类卤制食品销售达万元。.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对武冈卤铜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年12月31日起对抚顺辽五味子、陈集山药、黄河口文蛤、武冈卤豆腐、武冈卤铜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年第号)。. 保护范围 武冈卤铜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南省武冈市湾头桥镇、龙田乡、头堂乡、荆竹镇、马坪乡、安乐乡、晏田乡、水浸坪乡、邓家铺镇、双牌乡、稠树塘镇、秦桥乡、文坪镇、大甸乡、司马冲镇、邓元泰镇、龙溪镇、迎春亭街道、辕门口街道等1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所辖行政区域。. 十:武冈卤豆腐 武冈卤豆腐,湖南省武冈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产品是用精心挑选出来的香干子放在卤水里面经过若干时间熬制而成的。加工而成的卤豆腐表面微黑,闻起来有一股特有的醇和香气。是当地的传统美食。 相传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丹,遣卢、侯二生入东海求仙丹。卢、侯二道自知无法炼出长生不老之丹,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逃居湖南武冈云山。他们深居简出,就地取材,采用宫廷饮食配方,结合炼丹的中药配方,始制豆腐和食品,这便是武冈最早的卤菜,之后由于口味独特,卤制方法逐渐传入民间。 武冈,古称都梁。2多年的古城历史,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美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其中武冈卤菜久负盛名,自唐代中叶其卤制方法经宫廷慢慢传入民间,清代被列入皇家贡品,作为民间和官场相互往下来的礼品历代相传,已有上千年的生产历史。武冈卤菜属于“药卤”是原生态绿色食品,其独特的卤水和特殊的制作工艺,是其它卤菜无可比拟的。武冈卤菜工艺非常讲究,均采用大茴、小茴、桂皮、花椒等20多种名贵中药材熬制成卤水,对豆制品和畜禽及其附件采用卤水反复浸煮等独特方法精制而成,具有益气补血,生津开胃,提精养神之功效,常食有益健康,既是宴宾佳肴,又是风味休闲佐餐,旅途休闲食品,更是馈赠贵宜的最佳礼品。武冈卤菜产品主要有卤豆腐系列、卤铜鹅系列、卤猪肉系列、卤牛肉系列、卤蛋系列等10余个系列多个品种。. 生产情况 由于武冈卤菜配方原由宫廷传出,一直相当保密,传统卤菜作坊采取传男不传女的单传方式传授。造成了卤菜产业发展长期处于无序生产、自发生产的家庭作坊状况。据年4月中华书局出版的《武冈县志》记载,年,武冈县城就有卤味门店19个,但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末,武冈一直没有形成上规模的卤菜企业。贵为皇室贡品却一直养在深闺,家庭作坊生产模式使卤菜产品受保鲜保质影响,产品一直未能走出远门。年以后成为武冈卤菜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1年,该市提出了“卤菜之乡”“铜鹅之乡”“脐橙之乡”的“三乡”建设设想。从而使武冈赢得了“世界美食-;中国卤菜看武冈”的美誉。3年以来,该市大力实施“项目兴市、旅游活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以基地建设为依据,以地方名优农产品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把卤菜产业作为全市主导产业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年以后,华鹏食品公司、福元卤业公司、亚太食品公司、法新豆腐、云山食品公司等卤菜企业相继成长。随着设备改良,规模扩大,“华鹏”“乡里妹”“金福元”等商标相继问世。“湖南省著名商标”“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农博会金奖”“国际著名商标”等殊荣也陆续花落武冈卤菜企业。卤菜产业在全市经济中心比重也提升到了重要位置。龙头企业不断增加,产品对外影响力明显增强,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对武冈卤铜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年12月31日起对抚顺辽五味子、陈集山药、黄河口文蛤、武冈卤豆腐、武冈卤铜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年第号)。. 武冈卤豆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南省武冈市湾头桥镇、龙田乡、头堂乡、荆竹镇、马坪乡、安乐乡、晏田乡、水浸坪乡、邓家铺镇、双牌乡、稠树塘镇、秦桥乡、文坪镇、大甸乡、司马冲镇、邓元泰镇、龙溪镇、迎春亭街道、辕门口街道等1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十一:猪血丸子 猪血丸子 猪血丸子,亦称血粑,是隆回县的传统食品,始于清康熙年间,民间历代相传,至今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 猪血丸子的主要原料是豆腐,先用纱布将豆腐中的水分滤干,然后将豆腐捏碎,再将新鲜猪肉切成肉丁或条状,拌以适量猪血、盐、辣椒粉、五香粉以及少许麻油、香油、味精、芝麻等佐料,搅拌匀后,做成馒头大小椭圆形状的丸子,放在太阳下晒几天,再挂在柴火灶上让烟火熏干,烟熏的时间越长,腊香味越浓。也有做一铁架,架下用火炉焚烧锯木屑、糠皮、谷壳或木炭熏烤,此种熏法特别讲究火候,不能过急过猛,否则口味不佳。丸子熏干后即可食用。 猪血丸子色、香、味俱佳,腊辣可口,增进食欲,且易于保藏,至少半年内不会变质,同时还携带方便,煮熟切成片即可食用,是宴客时一道开胃的冷盘。 十二:城步腊肉 城步腊肉源自野菜苞谷喂大的土猪,经过盐的浸透和柴火慢慢熏烤而成。烘腊肉,急不得,没有数月时间,肉里水气不会干,香气也就出不来。炕上腊肉,漆黑如锅底,有“黑武器”之称。然经洗净,它的精美质地就会呈现出来,肥肉透亮,精肉深红,吃起来精肉贼香,肥肉油滋滋却不腻。除腊肉外,还有畜肉、鱼、泥鳅、黄泥蛙等腊菜。 哪家医院能够治愈白癜风白癜风怎么引起的原因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bhezuoshe.com/jyhhy/4376.html |